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??
所谓文章的主要内容,是指对全篇文章内容的总概括。不同文体的文章,所写的主要内容各不相同。 叙事的文章,主要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,涉及的人物,事情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。
关于运动员的励志故事:跳水冠军胡佳
胡佳,有人叫他“拼命三郎”,还有人叫他“战神”。可怎么想,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沾上边。
“我就是不下水”1989年,胡佳还在小学一年级,湖北省业余跳水运动学校的教练来挑小队员,看中胡佳,把他收入了跳水队。胡佳现在已经是奥运会冠军,可你不会想到,当年为了让儿子下水,胡佳的爸爸胡光全竟到了技穷的地步。
为了让儿子过了跳水这一关,胡佳的父母托一个在击剑队当运动员的街坊帮忙,“如果他不跳下去,你就堵在跳台口,不让他下来。
而此后的两年,胡佳几乎处于修养状态又经过了一年多的艰难恢复后,还能回到跳台上, 。2007年,状态不佳的胡佳仅获得曼谷大学生运动会男子十米台冠军;2008年,获得跳水大奖赛马德里站男子十米台冠军。
跳水姑娘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的动作有什么特点?
这句话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。这句动静结合,以动衬静。白云飘浮、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“沉静自若”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,从而衬托出她的“沉静自若、风度优雅”的特点,为下文夺冠埋下了伏笔。
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,屏声敛息的一刹那。轻舒双臂,向上高举,只见吕伟轻轻一蹬,就向空中飞去。
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分别是吕伟跳水动作的起跳,腾空,入水的描写,属于正面描写;第五六七八段分别写有观众的反应,裁判给分,观众赞叹,属于侧面描写;而第一段起跳前,既有吕伟的神态,又有观众和环境,属于正侧面结合。
文章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跳水运动员吕伟的?
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。
这句话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。这句动静结合,以动衬静。白云飘浮、飞鸟掠过的动态与吕伟“沉静自若”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,从而衬托出她的“沉静自若、风度优雅”的特点,为下文夺冠埋下了伏笔。
此外,文章还使用了比喻的手法,将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“飞天”凌空,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她跳水时的优美姿态。
吕伟起跳时用的动词动词有:跳、蹬、跑,想,能,转体。飞天凌空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,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、生动性,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。仅一组跳水动作,记者就用了七个比喻。
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,单独看这句话把吕伟(人)当作(鸟)来写,赋之于鸟的动作,所以是比拟。
飞天,佛教壁画或时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。本文比喻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.表达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,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,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。
飞天凌空是一篇什么
《飞天凌空》是一篇新闻,是记者夏浩然和樊云芳写作的新闻,最早见于《光明日报》,这则新闻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。每则新闻一般包括标题、导语、主体、背景和结语五部分。
《飞天凌空》是一篇新闻特写,记录了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。这篇文章最早见于《光明日报》,由记者夏浩然和樊云芳写作。
“飞天”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,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《光明日报》由夏浩然,樊云芳采写。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和图片,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。
体裁: 《飞天凌空》是一篇新闻特写,而《首届诺贝尔奖颁发》是一篇消息。 时效性:因为二者时效性不同,报道的新闻事件也不同。
巜“飞天凌空》一文中对中国跳水姑娘吕伟的新闻特写为什么把观众的反应...
思想情感:表达了对跳水女将的精湛技艺的赞美之情。
飞天凌空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,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、生动性,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。
飞天,佛教壁画或时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。本文比喻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冠的精彩瞬间如仙女般优美绝伦.表达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,为 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,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。
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: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。课文着重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