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滑冰,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花样滑冰、速滑,还有一个火得不要不要的——短道速滑。那问题来了:滑冰和短道速滑是同一回事吗?短道速滑冠军到底能不能被统称为“滑冰冠军”?别急,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。
首先,咱们得搞清楚滑冰这个大伞概念下到底藏着啥门道。滑冰并不是专指某一个项目,就像“打篮球”的“篮球”下还分三分球、扣篮这些细节。滑冰主要分为几类:花样滑冰、速度滑冰(也就是长道速滑)、短道速滑,还有冰球、冰壶这些野路子。短道速滑就是滑冰大家族里的一个成员,专门在小巧的冰场上拼速度拼策略,一圈才111.12米,跟传统长道那400米的冰圈相比,绝对是小马拉大车。
那么短道速滑冠军,是不是滑冰冠军呢?技术上答案是毫无疑问:是的。但是,别被“滑冰冠军”这三个字给绕晕了,不同项目的冠军竞赛规则、技巧、训练内容差别大得像黑夜和白天。拿短道速滑冠军来说,他们不仅需要超级爆发力和缜密的战术意识,还必须像忍者一样在狭窄的跑道上和其他选手摩拳擦掌,随时准备来个华丽摔倒或者神级超车。要说花样滑冰冠军呢?那是一场艺术与冰刀的浪漫邂逅,全台风范加上戏剧张力,不仅要滑得好还得能让观众泪流满面。
你别以为短道速滑冠军拿到金牌就能跟花样滑冰冠军抢话筒,这俩“滑冰”下的“冠军”故事差太远。比如,美国“冰刀王子”肖恩·怀特得多帅,花样滑冰冠军伊丽莎白·图尔金娜优雅得多迷人,可短道速滑冠军阿波罗·安比油则是那个滑冰场上的野蛮人,撞来撞去,干脆利落。
那么短道速滑冠军到底牛在哪里?速度和爆发力是绝对的核心,你看咱们的孙杨,哦不,孙杨是游泳的,那就想象短道速滑的韩天宇、武大靖那样的闪电侠们,一个起跑就如同火箭发射,风一样冲出去。他们的冠军头衔绝非虚名,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大作战,稍有差池就可能从冠军宝座滑落成淘汰板凳上的配角。短道速滑有意思的是那经常让你看得神经紧绷的摔跤环节——不是每回都是优雅地滑过去,摔倒啊、拉扯啊、擦肩而过你方唱罢我登场,简直是冰面上的连续剧。
问一句,很多人误会短道速滑就是“滑冰”,这其实大大低估了滑冰这几个字背后丰富的内涵。别小看短道速滑的冠军,冰场上这帮兄弟姐妹们简直就是闪电侠与忍者的结合体,技能满点+胆量十足,能站上冠军领奖台那真是铁憨憨般的实力和拼劲。
有意思的是,百家号上搜索“滑冰是短道速滑冠军嘛”,你会发现很多内容都讲了短道速滑冠军的赛况,有的还激动地描叙冠军如何绝地反杀,有的甚至直接拿花样滑冰的帅哥美女混淆视听,差点让人怀疑短道速滑冠军是不是颜值担当。对不起,人家颜值在线,但得先滑够、拼够、摔够,冠军才稳稳地坐得住。
互动一下,我问你,下次你看到电视里滑冰比赛,能一眼分辨出短道速滑和速滑、花样滑冰的区别吗?是不是乍看都是穿着冰刀鞋,优哉游哉在冰上旋转?不信你试试闭眼听声音,短道速滑听起来就是呼呼风声加上“碰碰碰”的刹车声,特别热闹;而花样滑冰就是柔情似水,音乐和动作优雅得不要不要的;长道速滑则是速度和耐力的完美融合,滑行平稳,像是在赛高速公路。懂了吗?
科普时间: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,正式成为冬奥项目是在1992年,后来被中国“一哥”武大靖承包金牌,从此短道速滑这个看似“小众”的项目在国内瞬间暴红,点赞速度那叫一个溜,连带着“滑冰”这个大门类都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。反观其他滑冰项目,虽说魅力十足,但难免有点“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”的尴尬局面。
令大家震惊的是,短道速滑比赛里的碰撞和咕咚摔倒,那场面刺激得像好莱坞大片,有时候连主持人都开始喊“这波我先下了”,毕竟现场太过惊险,观众根本不停呼吸,只能盯着冰面上的那群“飞天遁地”的运动员们期待奇迹的发生。这种惊险刺激,是别的滑冰项目少有的体验。
说到这里,短道速滑冠军和滑冰,有没有一种“亲戚又不是亲兄弟”的既视感?它们同属于冰上运动的范畴,技能不同,比赛模式各异,但努力、汗水和拼搏的精神是一致的。千万别人人都把滑冰冠军当作短道速滑冠军,或者反过来,这样才公平,才能让每个冠军都站在属于他们的聚光灯下。
最后,偷偷透露一个冰场秘密:如果你问滑冰是不是短道速滑冠军,他们可能会回答“我就是那个飞檐走壁的滑冰侠”,然后滑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冰刀绝技……就像我们今天聊的,滑冰和短道速滑,这俩名字听着差不多,其实差距比你家楼上和楼下的WiFi还大。
怎么样,终于知道滑冰是短道速滑冠军吗?你可以继续围观各种滑冰大赛,感受冰面上满满的青春和速度,也可以偷偷猜测下一次短道速滑冠军会不会一不小心摔个四脚朝天,然后霸气起身继续称王。等着看热闹,真是滑冰界的快意恩仇呀!